語言:Eng繁體

診所: 佐敦

在香港,僅次於肺癌,大腸癌是第二常見的癌症,死亡率則高居第三位。近年來大腸癌個案增長速度非常快。


如果腸癌細胞沒有獲得治療,很可能擴散到身體其他的部分。癌細胞 可能在幾個月或幾年後,擴散到淋巴結,再轉到內臟。

如果及早發現,醫生可以用外科手術切除癌腫,腸癌很容易治癒; 即使癌細胞已經擴散到淋巴系統,仍然有機會治癒, 但若擴散到其他 的器官,譬如肝臟,治癒的可能性甚為渺茫,所以及早檢驗非常的 重要。

 


大腸癌的症狀包括以下任何一種:
大便有血,或呈黑色
沒有明顯的理由下,大便習慣改變(譬如持續的便秘或腹瀉)
體重下降
腹部絞痛或結腸痛
便後感覺腸內仍有糞便
貧血症狀,如手腳冷、疲倦、容易心跳、氣喘、面色蒼白及頭暈

癌腫也可能引致腸閉塞,症狀包括身體不適、便秘、腸絞痛和腹部發 脹等。 如果發覺有上述任何一種症狀,必須請醫生檢查。但緊記,大 多數有這些症狀的人,未必患有癌症。

大腸癌發生的部位:

1.) 結腸的內壁

2.) 沿著結腸黏膜,長了形如菇類的息肉,這些息肉通常無害,但也可 能轉為惡性,成為會擴散的腫瘤。

如果你已經患得腸癌,這些息肉可能增加另一次腸癌的風險。在治療 大腸癌後,醫生會為你做定期檢查,觀察是否有新的癌細胞或息肉惡 化的信號。如果醫生認為你家人也屬於高危群,也會為他們安排定期檢查。

雖然大腸癌的真正成因仍未有確實的定論,但國際醫學界都一致認同下列人士屬於患大腸癌的高危一族

  • 男性

  • 五十歲或以上

  • 直系親屬曾經患有大腸癌 (包括父、母、兄弟姊妹及子女)

國際醫學界腸胃科專家亦為大腸癌進行多方面的研究,並發現下列情況亦有增加患大腸癌風險

曾患有大腸瘜肉, 大腸癌, 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癌, 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, 發炎性腸道疾病

有高動物性脂肪、蛋白質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, 如大量進食紅肉(豬肉、牛肉或羊肉)或醃製肉類

肥胖、缺乏運動、嗜煙或嗜酒